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给民航带来的思考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中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意见》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以及全局和战略高度,并且要求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恢宏的7700多字30条《意见》,足见是应对当前经济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背景出台,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紧迫感。那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民航运输业来说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民航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应该如何继续往前走,本文抛砖引玉提出思考,希望引发行业内外更加广泛的讨论。
第一部分 《意见》的亮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在1992年就写入了十四大报告,11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更宏大的“全面深化改革”,而此次发布的《意见》的主题词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7700多字全文中,除“市场”被提及119次以外,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统一”,出现了68次,“大”出现了49次,“强”出现了43次。 由此可以基本判定,《意见》所要表达的是,既要“大”又要“强”,但更重要的是要“统一”。
此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最大亮点就是坚持立破并举。
一手抓“立”,着眼于建规立制。明确建规立制的目标任务,规则是奠定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中国市场设施等“硬件”不断完善,此次《意见》在进一步提出推进设施高标准联通的同时,更强调补足制度规则等“软件”短板,并就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打通制度堵点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另一手抓“破”,突出反垄断。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违反统一市场的做法。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具体而言,相关措施包括着力强化反垄断,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意见明确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并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被认为正式形成了新时代市场化改革的“组合拳”。
第二部分 民航运输业的市场结构
民航运输业是垄断性还是竞争性行业?这个问题应分别从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市场成熟度来看。比如美国民航运输业在放松管制以前前毫无疑问是自然垄断,1978年美国《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生效后,逐步排除了民航委员会(CAB)对航线进入与退出、票价的变动以及航空公司的成立等方面的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从此大量航空运输公司进入市场,机票价格尤其是长途航线机票价格有了大幅度下降。这些航空公司在经营战略、航线结构、市场营销等方面对放松管制作出了迅速反应。它们调整航线结构,城市对式航线结构逐步为枢纽辐射航线结构所代替;采取多种手段降低成本;开发计算机订座系统(CRS),改变分销渠道和手段;加强促销和市场开拓,推出常旅客奖励计划;建立代码共享,谋求共同发展。从总体上来说,企业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由于在销售方式和运营方式方面实现了市场化,配置效率也有了大幅提高。此后,欧盟的放松管制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航空运输大国,实施放松管制的时间最早,企业间竞争激烈,竞争手段多样化,对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无论是大型的骨干航空公司还是新成立的民营航空公司都纷纷效仿美国航空公司的竞争策略。例如,国内的春秋航空公司首航日期选择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日期同一天,以显示成为国内著名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决心。
理论上,在自然垄断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民航运输业同样适用这一理论,它提供社会化服务必须具备网络化的设施,随着生产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在不断下降,规模经济非常明显。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航空运输业已经是开放性竞争行业,垄断性领域不断缩小,竞争性领域不断扩大。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便可表现出可竞争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技术进步,比如空中交通管制手段的改进及机场设施的完善等,多家民航运输企业可以同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从事规模经营,这种产业特性是可竞争性市场结构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在当今全球经济条件下,民航运输业已经呈现出竞争性格局,为扩大市场空间不同国家的航空公司在双边共飞航线上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这种微观主体间的经济行为必然强化人们对民航运输业可竞争性特征的认识。
三是运输产业间的替代性竞争日益加剧,使得航空运输逐渐丧失其垄断特性而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性。比如现阶段高速铁路运行速度大幅度提高、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民航、公路、铁路之间为争夺客源进行着激烈竞争。
四是在不同的市场范围内航空公司之间形成了分层竞争的格局。在区域市场内中小型航空公司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区域市场之间则是大型航空公司互相竞争。
五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规制或竞争机制将会使企业效率大大提高。
第三部分 对照《意见》的思考
2019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6.6亿人次,国内民航运输市场拥有超大规模的明显优势,中国民航“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然而,强市场不仅仅是规模和范围更大的市场,更重要还是结构形态更优,市场发展质量更高,制度规则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全球而言,更加有影响力和有吸引力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才称得上“民航强市场”,这里的“强”并不是指的“垄断”。放松管制后的美国民航运输市场,在国内区域市场放开多家航空公司自由竞争。由于市场调节作用之下,其在洲际和国内主要干线市场都只有一家或几家航空公司经营,集中度较高。事实证明,2019年美国达美航空、美西南、美联航任意一家的净利润,都超过了我国三大航的净利润总和。尽管中美国情不同,中国民航运输市场也可在国内区域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提升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和盈利能力;在洲际航空运输市场发挥市场调节机制,适当提高集中度,培育超级承运人,进一步提升骨干航空公司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对照《意见》的部分内容,在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民航运输业至少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建立灵活、有效的行业进入与退出机制,企业与资本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秩序自行决定进退分合,使航空运输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保持相对均衡并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二是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民航运输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竞争环境得到治理,企业的竞争行为、手段得到规范,倾销或垄断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三是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结合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完善信用信息标准,建立民航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形成覆盖民航企业、旅客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
四是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建立反映民航市场供求变化、企业自主的航空运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加大市场决定因素,形成企业定价、政府监督的机制。
五是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深化民航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消费者和公众共同开展监督评议。
六是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适时建立民航运输行业团体标准,及时补齐法规和标准空缺,以保证行业健康发展。
结语
《意见》提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民航运输作为战略性行业,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快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化改革,通过竞争提高资源和运营效率,提升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和促进其参与国际竞争,早日实现多领域民航强国目标。